查看原文
其他

李淑敏:用诗歌组装或嫁接生活的碎片

李淑敏 十月杂志 2020-02-14

 

用诗歌组装或嫁接生活的碎片

——评《2002-2008 姚风诗选》

文/李淑敏


仅从诗歌文本中,我所看到的姚风是一个冷静隐忍、敏锐大度的智者。我手中这本诗集封面上有一小幅他的黑白照片,最突出的是他的眼睛——黑白分明,充满桀骜的光芒,又仿佛有一种因认真而制造的的紧张感。时光总是汹涌,丑陋的疤痕难免刻于容颜、刻于心,姚风写过这样一个句子:“我和你们一样,脸上也囤积着/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如果能将心中的镜子越擦越亮,也便能心净眼明了吧。我又注意到他有一首叫作《镜中》的诗:


我还看见,我的五官日渐消瘦

而孤独增长了身高

我要找到你 我在黑暗中穿过镜子

披了一身的破碎

我依然在镜中

拥有锋利的抽象与具象


这大概可以看作是姚风的一张模糊的自画像:孤独消瘦的脸,黑色锋利的表情。现实中他可能并非这样,但因为素未蒙面,我只能尝试着从诗句里找寻可供了解他的细枝末节,我相信这也会有助于解读他的作品。我们看见“披了一身的碎片”的姚风,依然可以在镜子里面“拥有锋利的抽象与具象”,我想这就是一种对生活的重组和缝合的能力:即使经历了无数难忍的遭遇,即使心灵一次次承受煎熬,即使理想反复坍塌,他都极力保持了自我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是对生命的捍卫,是一种不屈服的尊严,就像海明威笔下那个困顿在大海上的老渔夫,姚风与破碎现实的对抗也使他的诗歌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美。

朵渔曾这样描述姚风:“他有一种巨大的吸附的能力,他能将爱恨情仇不动声色地转化为一种内力,因此,他拥有一种持续散发的激情。”这确证了我对姚风诗歌的理解,在写作的时候,他是善于转化和克制的,他不会任由愤怒或崩溃的情感在纸上失控,他的诗歌因为他对生活碎片的重组或嫁接而呈现出一种温和、理性的特质。

不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歌写作,新世纪以来的汉语诗歌越来越个人化,越来越倾向于对私人日常生活和情感进行描述。诗人在这种个人化写作中也有可能更加诚实,更能最大限度地去剔除掉虚构的激情和伪善的歌颂。而日常生活是极其琐碎的,重复是一个所有人都逃不开的魔咒。如何让碎片化的生活在文本中变的充满审美价值呢?这就需要诗人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充沛的语言能力,以及无拘无束的想象力,这即是姚风的方式——用诗歌重组和嫁接生活的碎片。

在一个访谈中姚风说:“我写诗是在里斯本工作时开始的,之后来到澳门,从2001年开始频繁接触内地的诗人,中文写作才进入了更加活跃的阶段。”出生于1958年的北京的姚风,真正开始汉语诗歌写作的时候,他已经进入四十多岁的理智之年,他深知如何保持自我内心的冷静和正常。从小学习西班牙语,再后来学习葡萄牙语,经历过公社插队,做过外交大使,从葡萄牙语诗歌翻译者再到纯粹的汉语诗歌写作者,姚风生命里沉淀了足够多的岁月的精华,这些像金子般闪光的沉甸甸的东西,足以支撑起他的诗歌之帆。因此他很快就写出了诸如《老马》、《狼来了》、《白夜》、《南京》、《植物人》等经得起阅读和推敲的作品。这些诗歌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日常生活的尊重,那些时而调侃、时而反讽、时而充满反思的句子,都是他全部的性情和气质在文字中的释放。

姚风还有一些诗歌是来自于对记忆的再现和重组,如《1968年的奔跑》:


我跑了起来

因为我看见一群人

向一个方向奔跑

我不知道

他们为什么要跑

但我知道,我为什么要跑

因为他们在跑


毫不夸张的说,这首充满了历史感的短诗可以算的上一首史诗了。寥寥几行就写尽一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仓皇的青春和一代人巨大的迷茫。记忆是一个无形的黑洞,诚实的诗人才能说出接近真相的那个答案,而姚风用他的写作证明了他没有辜负他一路走来的时代。

既然生活的碎片是那么的残破不堪、凌乱无序,审美价值的获得也难免充满艰辛。姚风是如何去用诗歌的方式弥合生活的碎片的呢?我们可以细读几首他的作品:

对人或物的自然性的追求,以及善意的爱。有一首叫《柠檬》的诗很有意思:


走进院子,就像这个季节

走进了柠檬树

金色的果实,紧紧抓住阳光

如你小小的乳房

不会飞翔 

是的,它们很小

但毕竟是你的乳房


这首小诗充满了身体感,是作为自然的物的柠檬和女人身体的碰撞。姚风把身体当作是自然之神对人类的馈赠,所以他眼中这对“小小的乳房”泛着柠檬色的光泽,如阳光下成熟的果实,不会飞翔,却有着飞翔的姿势,真是美好极了!在《里约热内卢的清晨》、《大海真的不需要这些东西》等作品中,也处处流露出他对虚浮的厌弃和对自然存在的热爱,他是那种想要把海的蓝色时刻带在身上的人。

充满冷幽默的戏剧现场感。姚风有一类诗写得很好玩,它们不会像那种火爆的闹剧让人捧腹大笑,但却有一种冷静的持久的幽默氛围,并且有着戏剧的现场感和画面感。如《母性》、《狼来了》、《长满青苔的石头》等。《天鹅饲养场》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首:


在养鸡场

老板王满发告诉我

现在鸡太多了

他打算以养鸡的方式

饲养天鹅

癞蛤蟆吃不到天鹅肉的历史

即将过去

说起癞蛤蟆庞大的消费群

他搓着脸上的粉刺

嘿嘿一笑


这真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戏剧性场景,满脸粉刺的王满发眉飞色舞地说着关于天鹅饲养的计划,是可笑?还是令人哭笑不得?姚风灵敏的抓住了某一类人的微妙心理,无需添枝加叶,仅仅是再现,就已经很绝妙了!

悲悯 。悲悯大概是诗人的一种普遍情怀,姚风是那种灵魂有着很好教养的诗人,感性经验在他的写作中是很重要的,他的心也因此显得更为柔软。《车过中原》、《柳家庄》、《喜欢一头畜生》这样的作品都表现出他对民生、对底层、对弱者的关怀,并且是一种平等的感同身受的同情。至于《绝句19》,则是一种更大的悲悯——对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


他把青春、纯真、爱情、健康

存入时代的银行

最后取出来的是

衰老、圆滑、疾病和绝望

利息是丰厚的

命中纠缠不休的女人


用一生的忠诚将他折磨  姚风的短诗总是带着尖利的锋芒,刺痛他自己也刺痛像他一样活着的众人。但往往姚风又能在诗中达成一种自我和解,就像这首诗里,他用“青春、纯真、爱情、健康”与“衰老、圆滑、疾病、绝望”碰撞,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和解,而“纠缠不休的女人”与“一生的忠诚”也在撕扯之后达成了内在的和解。因为这就是生活,痛苦与喜悦相互纠结的生活。正如葡萄牙诗人佩阿索所说“活着使我迷醉”,姚风也用他睿智的态度将一生的悲喜融合在一首短诗里,表达了“永远活着”的困境和诱惑。

最后我想说,在我的诗歌阅读经验中,姚风算得上当下最好的汉语诗人之一了。伊沙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在中国当代诗歌版图上,姚风等于Macau,我相信一百年后那里会有一条‘姚风街’。”我也相信。

过往期刊电子版,请长按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