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语言科学》2024年第4期

七万学者关注了→ 语言学心得
2024-09-27
《语言科学》

2024年第4期 

    《语言科学》(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AMI核心)2024年第4期刊发9篇文章。主要内容涉及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句法成分语气化、复数分裂与人称代词复数、汉语名-量构词、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羌语的韵律构词“在所”等。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刊讯|《语言科学》2024年第1期

    刊讯|《语言科学》2024年第2-3期



目  录  

337-353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研究 / 卢达威 袁毓林

354-364 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研究闫亚亚  邢红兵

365-381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类型、成因与条件温锁林

382-395复数分裂与人称代词复数的类型刘星

396-408 汉语名-量构词词语结构类型及句法生成机理佟祉岳  安丰存

409-420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研究” / 马志刚 洪霞

421-435 羌语的韵律构词李果

436-446 再释“在所”于方圆

447-448 第八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综述张强 刘俊飞

征稿启事

364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395 第一届国际语法研究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提  要  

汉语让转复句的预期类型与常识发现研究

卢达威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数字人文研究院

袁毓林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  要:自然语言有关表达中潜藏了丰富的预期和常识,让转复句“虽然A,但是B”格式是其中的代表。从语言学知识应用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挖掘语言中的常识有助于构建常识库,支持常识推理。研究过程是通过构建“取反→简化→补全→泛化→联结”的形式化操作流程,提取让转复句中蕴涵的预期信息,证明语用信息也能通过形式化方式提取。根据格式中“A”和“?B(非B)”是否存在因果关联,让转复句中的预期可分为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三类。根据“A”和“?B”的语义关联性及推理方式,基于直觉推理的预期可进一步分为属性类推、属性对比、量级类推、属性继承、属性值保持和属性值趋同六类;按照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基于经验的预期可分为基于预测类经验的预期和基于共现类经验的预期两类。其中,基于经验的预期和基于百科知识的预期可以归纳为常识,收集并构建常识库。最后举例介绍了怎样利用本文抽取的小型常识库进行智能问答和溯因推理。关键词: 预期  反预期  常识挖掘  让转复句

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研究

闫亚亚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邢红兵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教育政策与评价研究院 

摘  要:文章根据词义消歧即将词义回归语境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节点词全句共现的动态词义消歧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全句为窗口限定节点词的使用语境,其次使用互信息(MI)、卡方检验(χ2检验)和相对词序比(RRWR)等统计方法抽取节点词的语义相关词,并参照《同义词词林》构建相关词语义范畴库,最后以共现频数作为加权系数,依靠单义词语义聚类分布率对中低频共现多义词进行消歧。采用该方法对与“美丽”共现的1030个小于7义类的多义词进行消歧的测试试验中取得了85.2%的正确率。

关键词: 节点词  全句共现  词义消歧  语义聚类  无指导学习

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类型、成因与条件

温锁林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文章研究现代汉语里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即句法成分或结构体的语气功能凸显而其句法与语义功能削减甚至丧失的现象。文章指出了句法成分语气化的特点与判别标准,描述了三类句法成分的语气化现象及其功能演化的成因与条件:“准情态副词”由句法成分原位演化形成,“准语气词”由小句合并形成,“语气化结构”由直接添加专用的语气成分形成。文章还对诱发句法成分语气化的诸因素做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句法成分的语气化  准情态副词  准语气词  语气化结构  小句合并

复数分裂与人称代词复数的类型

刘星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赣语宜春话中能用在人称代词后的复数标记有“俚”和“几个”两个,二者有一系列语义差异且共现时只有“代词+俚+几个”的语序。考察后发现,“俚”的语义是“最大化算子”,作用于语境中符合描述的最大个体,构成有定的复数个体。“几个”是“群体算子”,作用是将有定的复数个体再次“打包”成一个整体。在复数分裂理论下,“俚”和“几个”代表了复数标记两种新的不同类型,占据不同的句法位置。

关键词:  代词  复数  复数分裂  语义类型

汉语名-量构词词语结构类型及句法生成机理

佟祉岳  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 

安丰存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汉语名-量构词除了表达名语素的概念意义外,还自带类指集合这一特殊语法意义,这与名-量构词特有的组构特征及生成机制密切相关。以往研究多聚焦于名-量构词的结构类型和词汇意义的描写,缺乏对此类构词组构方式和语义变化内在语法理据的探讨。文章基于分布式形态学(DM)理论,从句法的视角探寻名-量构词形成的句法条件,并依托句法结构阐释名-量构词语法意义的来源。文章认为量语素是功能性语素成分,名-量构词是依托句法结构而生成的附加式名词结构形式。名语素与量语素结合,受到功能性量语素的驱动,在词语生成过程中,通过移位获取了名词短语结构中不同层级功能性中心成分的语法特征,进而词汇化为带有语法意义的词汇,其本质是语法词。

关键词:分布式形态学  名-量构词  生成机制  结构类型

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分配义词素与汉英对举供用句的共性机制研究

马志刚  洪   霞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 要:以往研究采用传统题元理论来定义“一张床睡三个人/三个人睡一张床”这类结构中数量名短语的语义角色,不能反映该类句式中的句法语义关系。其中的数量名短语并非是由动词“睡”进行选择并指派题元的论元,而是由具有分配义内涵的数量算子“每”执行语义和语类选择的次范畴化成分。因此,数量对举供用句才应该是更为恰当的称谓,必须成对出现的两个名词短语都是纯粹表数量的无定词组,从而可以满足功能中心语“每”的语类选择和语义要求。依据最简方案的语法架构,狭义句法(NS)完成句法体的移交后,概念意愿系统(CI)依据中心语“每”的分配义内涵和数量名短语间的成分统制关系为“供”句和“用”句指派语义表征,而感觉运动系统(SM)则依据功能性词素和方式类附加语二者在拼读方面都具备的可选性组配生成四类不同但却有机关联的变体句式。

关键词:供/用句  非动词句  隐性语素“每”  嫁接和合并

羌语的韵律构词

李果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 要:不同语系的语言中普遍存在韵律构词机制,词不仅是词法的产物也受到韵律的制约。但羌语的韵律构词规则尚未受到关注。立足前人对羌语各方言丰富的田野调查,文章从韵律语法视角入手,探讨羌语韵律词的类型及其对羌语构词的影响,并得到两个重要结论:1)和汉语、景颇语类似,羌语的韵律词由双音节音步实现,这反映了汉藏语系语言音节计数的特点;2)羌语的韵律词影响和控制了羌语的构词,韵律词是羌语复合构词、紧缩构词和凑补构词的前提和基础。这对羌语的构词、羌语和羌语支的语系定位以及汉藏语系的类型学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羌语  构词  韵律词  双音节

再释“在所”

于方圆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 汉译佛经中,经常见到“在所V”和“在所N”两种结构。“在所V”应分析为“在/所V”,可理解为“想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在”表“任凭”,是“自在”的省缩;“在所N”应分析为“在所/N”,可理解为“任何N”,N一般为表方所的名词。“在所”的成词是在“在所V处”这一结构中完成的:汉语的“在所V处”原本是介词“在”与方所宾语组合,因常用来翻译梵语表方所的关系小句,获得了任指义,由于“所”字功能的变化,加之四字格和双音化影响,“在/所V处”发生了重新分析,成为“在所/V处”,“在所”就成为一个主要修饰方所成分、表任指的词。“在在”则是对原典语言仿译,“在”也是来自表方所的“在”。

关键词在  在所  梵汉对勘  汉译佛经

第八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综述

张   强   刘俊飞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摘 要:“第八届海外中国语言学者论坛”于2024年6月15-21日在徐州、喀什、伊宁三地举行。本届论坛由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语言科学》杂志社、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江苏师范大学)主办,喀什大学和伊犁师范大学协办。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中国大陆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中国语言学者参加会议。



期刊简介   

   

      《语言科学》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术刊物,2002年创刊。本刊为双月刊,每逢单月1日出刊,科学出版社出版。秉承“追求卓越、体现多元、走向国际”的办刊方针,按国际标准编辑出版,实行双向匿名评审制,关注语言学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特别注重推动富有活力的与语言学相关的各种新兴交叉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倡导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结论,把推介高水平原创性重要科研成果作为期刊的首要任务。
      《语言科学》主要刊登语言科学领域内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专论,以及基于共时或历时的具体语言事实且有理论深度或独创性见解和在交叉学科、新兴学科领域中有突破性进展的专题研究成果,包括理论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工程语言学(语言信号处理、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生物语言学、纪录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数理语言学、声学语音学、比较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习得研究、现代汉语研究、汉语史研究、中国境内各民族语言研究、国外语言及国外语言学研究、中外语言学史等方面的内容,也刊登严肃的学术评论和著述评论等方面的内容。
                                                                                                            《语言科学》编辑部


本文来源:《语言科学》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刊讯|《北斗语言学刊》2023年第10辑

2024-09-26

刊讯|《澳门语言学刊》2024年第1期

2024-09-25

刊讯|SSCI 期刊《语言与认知》2024年第1-2期

2024-09-23

刊讯|CSSCI 来源集刊《语言学研究》2023年第35辑

2024-09-21

刊讯|《国际中文教育学报》2024年第1期

2024-09-22

刊讯|CSSCI 扩展版《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3期

2024-09-19

刊讯|SSCI 期刊《国际双语教育与双语制》2024年第4-6期

2024-09-18

刊讯|《语言教学与研究》2024年第4期

2024-09-16

刊讯|《古汉语研究》2024年第1-2期

2024-09-14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务必备注“学校/单位+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梦     仔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学心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