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埃及
埃及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مصرالعربيّة ⓘ,簡稱埃及,来源于古希腊对埃及的称呼Aigyptos,原型是古城孟菲斯的误称Hekaptah,意思为普塔神灵之家。阿拉伯語自称埃及为:مصر,意為「遼闊的國家」,来源于亚述的楔型文字,塞姆语的米斯里。《諸蕃志》譯作蜜徐籬,《瀛涯勝覽》譯作米息),是東北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面積為1,020,000平方公里,人口已超過8000萬。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地理上該國地跨二洲即亞洲和非洲,西奈半島位於西南亞(西亞),而該國大部分國土位於北非地區。伊斯蘭教為國教,信徒主要為遜尼派,另外還有基督教與其他宗教;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和法語。
特色条目
埃及國徽是一面盾徽,繪有國旗的三色直條,置於一隻薩拉丁之鷹胸前。鷹爪抓住書有「埃及阿拉伯共和國」的飾帶。
原來的國徽盾上加上了兩顆綠五角星,與敘利亞國徽同。1971至1984年間國徽圖案為一隻古萊什之鷹。
現行的埃及國旗於1984年10月4日啟用。紅色代表革命和鮮血,白色代表光明的未來,黑色代表受外國壓抑的長久歷史。其中中央的國徽稱為「薩拉丁之鷹」,鷹爪下方的文子則是用阿拉伯文寫的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特色建築
埃德富神廟(Temple of Edfu;又作荷魯斯神殿,Temple of Horus)是位於埃及尼羅河西岸城市埃德富的一座古埃及神廟。它是繼卡納克神廟後最大及保存得最好的一座神廟,除了用作供奉鷹頭神荷魯斯之外,神廟亦作宗教祭祀活動。此外,廟內牆壁的銘文也為學者提供了不少古埃及於希臘羅馬時期在語言、神話及宗教方面的資料。
跟丹德拉神廟、伊斯納的克奴姆神廟、考姆翁布神廟及菲萊神廟等神廟一樣,埃德富神廟也是在托勒密王朝期間興建的。從神廟的規模可見當時的埃及是頗為繁榮的。神廟由公元前237年開始興建(當時在位者為托勒密三世);直至公元前57年完成(當時的統治者為托勒密十二世)。原本該地是用來興建一所規模較小、以及同是供奉荷魯斯的神廟,而其建築結構亦應是坐西向東而不是像現在的坐北向南的。在目前神廟的東面有一道已經破廢的塔門;在那裏發現的文字證實了在新王國時期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及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期間,埃及人已經有在埃德富興建神廟的計劃。
經羅馬帝國狄奧多西一世於公元前391年頒令嚴禁偶像崇拜後,這座作為宗教遺址的神廟就一直被棄置。跟埃及其他地方的神廟一樣,由於基督教是當時埃及最具勢力的宗教,神廟上很多銘刻都給抹去。而且,在多柱式的內殿內亦可發現被薰黑的天花板,相信這是由於縱火造成的,目的也是要摧毀當時多神教的信仰
埃及
- 2月11日,在埃及民众持续11天的大规模抗议活动之后,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决定辞职,並將權力移交給軍方。
特色文物
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
对古代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或称为纸莎草学,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由于造纸术的传播而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现在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